端午未至,街頭巷尾已隨處可見售賣粽葉的攤位。一片片寬長的粽葉綠得發亮耀眼,清香的氣息仿佛肉眼可見,瞬間就把人拉回到記憶中的端午佳節。
童年時分,端午節包粽子是一項重要的家庭活動。奶奶總會提前幾天去市場挑選最新鮮的粽葉,然后仔細地清洗、浸泡。那時候我總是蹲在旁邊,看著奶奶靈巧的雙手將粽葉卷成漏斗狀,填入糯米、紅棗、紅豆等食材,再用棉線緊緊地扎好,整個過程行云流水。奶奶常說:“這包粽子的手藝,承載著咱們老祖宗的智慧和記憶,你們年輕人可要好好學喲。”
然而,隨著時代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包粽子等傳統習俗失去了興趣。他們更愿意去超市購買現成的粽子,覺得這樣方便快捷。端午節似乎也變成了一個簡單的放假休息的日子,失去了原本的文化內涵。就在我們對傳統文化漸漸忽視的時候,韓國對端午節的申遺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。2005 年,韓國 “江陵端午祭”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 “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”,這一消息在國內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反思。韓國的申遺事件讓我們意識到,傳統文化的傳承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。粽子不僅僅是一種食物,更是傳統文化的象征。它所代表的,是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積淀。每一片粽葉都蘊含著祖先的智慧和創造力,每一顆粽子都承載著對先人的緬懷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我們不能讓傳統文化在手中流失。傳承傳統文化,首先要從了解和熱愛開始。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,尤其是年輕人,了解端午節的由來、習俗和意義,讓他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。只有當我們知道它背后的故事,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價值。其次,我們要積極參與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。包粽子、賽龍舟、掛菖蒲等習俗,都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。通過親身參與,我們可以更好地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,讓傳統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延續和發展。同時,我們也要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對待傳統文化。傳統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,它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和發展。我們可以在保留傳統文化核心內涵的基礎上,賦予它新的時代元素,讓它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。就像粽葉,我們可以用它包出各種口味的粽子,滿足不同人的需求,但無論怎么變化,粽葉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內涵永遠不會改變。
粽葉飄香,香的是粽子,更是傳統文化的韻味。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,我們必須好好守護和傳承。讓我們從每一個傳統習俗開始,用心去感受、去傳承,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。
版權所有 重慶兩江新區建設有限公司
公司地址:重慶市渝中區棉花街十八號 聯系電話:023-63775956